【本文摘要】 广州海关统计显示,今年1-7月,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家电69.9亿美元,下降20.7%,占同期广东家电出口总额的66.2%。
据海关统计,2009年1-7月,广东出口主要家用电器总额为105.6亿美元,比去年同期下降22.6 %。今年7月份出口总值16.8亿美元,同比下降9.9%,是去年10月份出现下跌以来的最小单月跌幅。
广州海关统计显示,今年1-7月,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家电69.9亿美元,下降20.7%,占同期广东家电出口总额的66.2%;国有企业出口17.6亿美元,下降38.9%。同期,私营企业出口17亿美元,增长9.9%,仅7月单月出口就达到3.3亿美元,大幅增长57.6%。
广东家电近6成出口至美国、香港和欧盟,对日本和非洲出口均有增长。在广东主要家电出口中,今年1-7月,彩色电视机和洗衣机分别出口1064.1万台和39.4万台,分别下降8.7%和1.4%,平均价格分别为147.5美元/台和199.9美元/台,分别增长7.2%和15.3%。同期,空气调节器、DVD播放机和数字式相机分别出口1325.9万台、5221.5万台和2305.6万台,分别下降30.8%、13.7%和30%,平均价格分别下降2%、12.8%和2.9%。
海关分析指出,今年1月以来家电单月出口降幅逐月收窄,主要得益于我国自去年下半年以来,连续第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。值得关注的是,当前广东家电出口仍然面临困境,一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未见明显好转,并且消极影响正在蔓延到新兴国家市场;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令到各种非关税壁垒层出不穷,如欧盟的WEEE指令(《废弃电子电机设备指令》)和ROHS指令(《关于电子电器设备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》)等的出台,以及4月正式在欧洲议会的立法提案中获得通过的《新环保设计指令》法规,对广东家电出口均形成了较大的制约。
对此,海关建议,应鼓励企业在产品质量、档次和自有品牌上加大投入,积极规避贸易壁垒,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;继续落实“家电下乡”等政策扶持家电企业开拓国内市场,帮助企业渡过难关;加大在信贷资金上的支持,帮助中小外向型家电企业实现生产转型、重生。